為全面落實2025年找礦突破行動部署,在野外勘查工作即將全面開展之際,3月20日,有色二院特邀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資深專家鞠天應高級工程師,開展了旨在補齊技術短板,強化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的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技術專題培訓。
培訓中,專家圍繞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的成礦理論、勘查技術要點、礦體識別標志等方面,以親身參與的四川甲基卡鋰礦、燒碳溝鋰礦、木絨鋰礦等大型-超大型典型礦床為示例,系統(tǒng)講解了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的礦床特征、賦存規(guī)律、找礦標志及分帶特征,巖體接觸帶蝕變暈和元素分帶的勘查模型,提出了尋找偉晶巖型稀有稀土礦找礦的有效技術組合方法——“地質-地球物理-地球化學-鉆探”四位一體找礦組合。專家深入淺出地講解,使晦澀的專業(yè)知識變得通俗易懂,現(xiàn)場技術人員大受啟發(fā),就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向專家開展了各類詢問和探討。有色二院技術人員以柴北緣地區(qū)正在開展的稀有金屬礦調查評價項目找礦過程中的采集標本,與專家攜帶的典型標本進行了對比,并就偉晶巖分帶性、礦化蝕變特征等具體問題展開了熱烈深入的交流、討論。
此次培訓有色二院技術人員全員參加,同時還邀請了有色一院、三院、四院技術骨干參與培訓,現(xiàn)場技術人員多達60余名。大家紛紛表示,此次培訓受益匪淺、收獲良多,為后續(xù)找礦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。